憶 2008.2.8
動機:閱97年1月22日,
中國時報頭版千里尋父40年悲歡越女幫傭雇主竟是爹,
相見不相識,悲歡離合的過程,比電影情節還要離奇。
內容隱含著意義:
『1』.你要什麼必須自己去拿。
『2』.但不一定可以得到。
『3』.但只要是對的,堅持毅力往前做就是對的,
前面的過程都是狂風暴雨後曙光也會出現。
『4』.隨緣。
回憶:
6年前草創銀髮活動之動機
<1>.不但要完成督導交代之事項,更要做的好。
<2>.減少志工奔波之勞累及安全。
<3>.提昇志工對電訪關懷之效率。
活動後:
【1】.志工的責任提昇了,
像淑齡感動了火旺伯,
及淑卿.葉阿姨感動了綺英,
志工的活力
感動了游伯伯讓原來不起眼志工團,
逐漸熱絡起來目前人數增加到16員。
【2】.老人家互相談心後讓我們更加了解他們的需求要什麼。
【3】.老人家的笑容帶給其他老人家的安慰
【4】.自我能力再次受到肯定。
像陳林敎大家包水餃。
老人家唱一口京劇。
【5】.活動志工的重生。
【6】.從被關心者變為志工來關心其他低收入者。
初衷:
來社會局從事志工是自願的,
民國83年加入開始學習服務,7年後反省自我的付出。
到底對社會局有何貢獻?
對關心的長者的關懷有實質的效果嗎?
這樣的自我反省給自己一個不滿意的成績。
不及格,關心的人數太少,
那自問要如何才能及格?
發起每個月辦一次活動
邀請老人家來相聚
假設每位志工找來三位老人家
那6位志工就找來了20位老人家
那我就可以關心到20位老人家目標達到。
我們來當志工雖然是自願撥出時間
但也要有效果,志工的能力也要提昇,
這就是所謂功德。
志工的人生就這樣變化。
結論:
1.新聞的報導鼓勵讓我提起精神再往前衝。
2.請全體志工再三思片刻檢討一下:
我們是不是可以將主任所交待的事做得更好,
而且不能再增加主任負擔的情形之下再檢討一下,
每月活動之方案。
3.唯有這樣志工的付出將更有意義。
4.活動的經費我負擔一半,其餘再檢討,不向市府請求。